為完善舊城人行環境及市容景觀,連接舊中山國小與周邊果貿、前峰等社區,過往承載學童及居民跨越車流需求的中華一路人行天橋,在逾使用年限後如今階段性任務完成,城市景觀也回歸通透與潔淨,工務局長楊欽富今(12)日指出,中華一路天橋已功成身退,後續將導入無障礙及智慧交通號誌系統,營造人本安全永續空間。
楊欽富表示,在都會交通型態、人口結構轉變及無障礙設施普及下,中華一路天橋使用率逐年下降,橋體老化亦影響結構安全,經多次會勘並獲居民一致支持,決定拆除天橋恢復地面通行,並整合周邊道路動線與行人空間,重現街廓清朗視野,保障全齡全族群通行權利。
為加速工程進程,天橋拆除作業以鑽石鏈鋸切割後移地打除,可降低交通衝擊及減小施工噪音,同時以縮時攝影完整紀錄拆除過程,橋上無數次的守望沉潛至地平終歸寧靜,拆解舊城足跡的經典回憶化為天際的蔚藍空靈,也讓街道空間重生為串聯城市記憶與未來生活的溫柔場域。
道工處補充,完成天橋主體拆除後,人行道將設置無障礙系統,包含導盲磚、人行斜坡道、智慧號誌系統等,未來將可直接透過行穿線通行,確保高齡者、輪椅使用者與孩童都能安心穿越。此外舊中山國小(鼓山運動中心綜合園區)外圍人行環境亦將換新為平整耐久鋪面,並妥善調整排水設施,提供順暢舒適的行走環境。
未來市府也將持續盤點全市老舊天橋與陸橋,評估轉型為平面式無障礙設施的可行性,期望打造人人可行、處處宜居的公共空間,也讓每一段街道更新,都成為生活裡值得駐足的風景。